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地质灾害防治创新管理及新技术国际交流会在三峡大学召开

来源:协会秘书处 发布时间 2017-06-08

        学习借鉴,交流合作是促进地质灾害防治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201763日至5日,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主办,三峡大学承办,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协办的国际地质灾害防治创新管理及新技术新方法交流会在三峡大学召开。

        交流会上,来自美国伯克利实验室张可霓教授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讲解指出,封二氧化碳技术是目前世界上保护环境减少二氧碳一种全新尝试,并通过神华CCS项目对储存“二氧化碳”所需地下空间的必要条件和地下储存空间压力的强度和密封性都做了充分说明。“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是一项新技术,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对企业开辟新的市场领域、拓展创新思路有所启迪;瑞士布鲁克公司工程师安德利亚特·兰特先生是专业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方面的工程师,他用崩、滑、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全程影像资料、再现了灾害发生时的场景,找出了不同类型的地灾发生时的规律,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新方案,他认为,不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采用硬、中、软、等综合治理方式。所谓的“硬”是指格构、挡墙、灌浆等;“中”是指锚杆、锚索等;“软”是采用柔性防护网技术。“综合治理”即是指软硬相结合的方式,其效果明显;香港土力工程处王俊晖、张嘉媛工程师对城市危险性控制进行了深度的剖析。他们认为,建立不同灾害种类数据库,进行累计综合分析通过监测、计算出危害的强度及涉及的范围,设立灾害防治的安全系统和危害等级,特别对不合标准边坡发出危险修缮令,通过公众教育动员和鼓励私人业主维修边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城市风险控制效果;湖北恩施巴东县国土资源局邓明早总工程师提出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四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方式,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网格化防治模式,要求乡镇、村、国土资源所和地质环境监测保护站,分别落实一名网格管理员,构建“四位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立责任人即管理员、协管员、专管员的姓名及联系方式,将这四级网格责任人员落实到各地质灾害点上,明确他们的职责和任务,实施分片包干的管理方式,确保不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原副巡视员马霄汉就“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技术”进行透彻的分析和深度讲解。她指出地质灾害监测系统检测站点可视化、监测网地图自动加载、查看检测曲线等确保检测预警的准确性。

        会议的第二天,与会代表在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相关人员的带领下,先后考察了链子崖危岩体治理工程和夷陵区太平溪库岸防护工程,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原副院长黄学斌等进行了现场讲解。

 本次会议上,三峡大学党委副书记田斌教授致欢迎词,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副会长林强有致开幕词,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田大佑介绍了协会的近期工作。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铁峰、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院长张国栋、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三峡地质灾害监测中心副主任付小林分别主持了交流会。
        来自全国的会员代表180多人参加了本次交流会,与会人员就主办单位对本次会议的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此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是协会成立以来首次承办的国际性会议,增强了协会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