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杭州市召开2019年度绿色矿山建设推进会

来源: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网站 发布时间 2019-06-05

  529,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桐庐召开2019年度绿色矿山建设推进会,就进一步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推进美丽矿山创建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全市各有关分局、县()局分管局长、地矿科长,全市持证矿山企业负责人共100余人参加会议。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国京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次会议改变以往邀请省市业务部门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等人员解读政策、讲授技术规范为主的传统方式,采取基层局、典型矿山企业交流经验和重点绿色矿山建设企业表态发言为主的形式召开,倒逼矿山企业找差距、学经验,进一步落实绿色矿山建设主体责任,得到与会代表的普遍欢迎。富阳分局、建德市局和建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分别就全域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工作、小区域开展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工作和美丽矿山建设工作做主题经验交流;浙江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红狮水泥有限公司和杭州富阳金鑫矿业有限公司三家矿山企业代表分别就通过矿山整合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露天开采矿山开展美丽矿山建设和地下矿山开展美丽矿山建设做表态发言。

  会议指出,2018年全市系统克服了绿色矿山建设技术规范出台晚,第三方评估首次开展等诸多不利因素,全市共有27家绿色矿山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考核任务,绿色矿山建设取得较好成绩。但仍存在矿山企业积极性不高、绿色矿山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和绿色矿业发展不平衡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大多数县市和矿山企业仍停留在完成绿色矿山入库的基本要求阶段,对美丽矿山、示范区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会议强调,国家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央对甘肃祁连山、陕西西安秦岭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督查处理,彰显了中央推进绿色发展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自然资源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矿山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赢得社会公众理解认同的重要举措。全市矿管系统和矿山企业要把建设绿色矿山作为推进矿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全力协同推进。

  会议提出,建设绿色矿山,不仅是矿山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一次变革,也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升企业文化、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更是规范促进矿地和谐、实现矿山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结合杭州矿业发展的实际,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依法依规办矿是先决条件。矿山企业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产业政策、证照齐全、合法有效、无行政处罚证明,立项、施工、采选等方案或设计均获得部门批复或验收。第二、矿区修复治理是重要抓手。严格按照《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以及其他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实际环境状况,明确可绿化面积的范围和数量,做到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00%,做到矿区环境整洁美观,改善矿区及周边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第三、资源高效利用是关键环节。树立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型绿色矿山典范,发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新技术、新方法,探索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引领矿业转型发展。第四、安全环保开发是重要保障。矿山开采应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的要求,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优化开采工艺,“三率”达到或超过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的指标要求。第五、矿山企业文化是不竭动力。一要规范管理。二要诚实守信。三要社会担当。第六、数字智慧矿山是未来方向。以科技创新数字矿山为抓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努力建设一批生产智能化、运输清洁化、管理智慧化的现代化数字矿山。

  会议最后强调,今年全市要按照市委“拥江发展”的布局要求,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优先和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原则,以“两江一湖”为主战场,以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认真做好我市矿产资源保护和保障这篇文章。一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按照管行业就要管生态的要求,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完成。要进一步优化矿业结构,以服务地方经济、保障自用为导向,科学设置和合理投放采矿权,使矿产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努力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二要持续深化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围绕《绿色矿业示范区和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的美丽矿山、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项目以及省厅确定的富阳区省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努力打造美丽矿山,全力推动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三要深入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专项行动。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景则景”的原则,一矿一策,最大限度提高修复的综合效益。要按照规划明确的“清零”目标不动摇,不定期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进行检查,及时通报修复工作进展情况,做到修复一处、销号一处。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