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辑征稿启事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辑征稿启事
在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监测预警是主要措施之一。我国历来重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科学研究与相关成果的推广应用,目前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网络与网格化治理体系,受到了国际灾害学界的肯定和赞誉。
实践表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相关理论研究与科技攻关,已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支撑。其中,监测关系到灾害地质体形变自然规律与临灾信息的捕获及其解读,预警关系到灾害风险演进与应对措施的高效部署。近年来,随着地质灾害原理研究、防治工程实践、样本数据积累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深入,促进了对灾害地质-力学-数学模型的认知、监测方法的多样性和预警模型与判据的定量化。三峡工程库区、汶川强震山区、甘肃黑方台黄土塬边滑坡区等系列案例显示,专业监测丰富了预测预警科学依据,提升了避险防范的时效性,正在促进群测群防体系的现代化。
为了发挥科技期刊的学术导向与引领作用,促进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科技进步与交流,加快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科技成果传播与转化,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思想,根据《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0年出版(报道)计划,现面向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科研机构、技术装备研发单位,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征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辑论文。
一、征集范围
1.地质灾害监测与风险预警原理
面向区域地质灾害监测部署、分区监测方案、监测预警空间分异性等,突出理论研究。
2.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理论与实践
面向不同灾种临灾指征、量化描述、基于监测信息的地质-力学-数学建模,预警实践等,突出案例特色。
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新技术新方法
面向包括普适性在内的新技术装备、智能预警模型和信息化等,突出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
4.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模式创新
面向我国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风险防御需求,突出防灾减灾科技保障与实践支撑。
二、论文要求
1.正文,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稿件必须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文字精炼。每篇论文不超过16000字(包括图、表及参考文献,8个版面。其中图版不超过2版)。
2.摘要(含英文摘要),为论文的浓缩。即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及评论的简述,包括研究背景、方法、结果、结论或讨论4部分内容,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中文摘要一般宜500个汉字以内。
3.数字一律用阿拉伯字。计量单位一律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需排斜体的外文请在其下划线。易混淆的字母请注明文种、大小写、上下角标等。同一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人名、地名等前后应统一。
4.尽量使用彩图,图面简明、色彩清晰协调,其中图名、图例均放在图框外。表格、公式等注释用星号标出,其它注释用半圆括号以阿拉伯数字标示。除图、表注释直接置于图、表之下外,其余均作脚注。
稿件文责自负。《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组织相关专家对所有来稿进行审查,择优录取。编辑部有权对论文进行文字和技术性删改,对实质性内容修改均须作者同意。
其他要求请参见本刊征稿简则。
三、其它事宜
1.截止时间:论文征集时间截止到2020年8月31日
2.出版时间:2020年12月25日
3.投稿邮箱:zhaoh@cigem.cn;nitx@cigem.cn
4.联系方式:
赵 慧:010-60850957
倪天翔: 010-60850956
2020年6月8日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