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绿色崛起基础
谈地质工作如何服务湖北省高质量发展
湖北是千湖之省,水体面积大;湖北是鱼米之乡,耕种面积广;湖北三面环山,山地过半;湖北是矿业大省,矿山遍布。这些是湖北省的优势所在,但早些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过度开发也带来了水土污染、生态损毁、地质灾害频发,这些也制约着湖北省的高质量发展,对此应当治本与治表相结合,治本为主;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着眼长远;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立足保护,必须下大气力,夯实绿色崛起之基础,推进湖北省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
加强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湖北省地质遗迹、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地质资源丰富多样、种类齐全、分布辽阔,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资源保障。近年来湖北省勘查出的新能源、新资源储量也十分可观,页岩气的资源潜力居全国前列,地热、浅层地温能资源储量逐年增加,“三稀”矿产、紧缺矿产资源潜力巨大。一是要加强新能源、新资源的勘查评价力度,摸清家底,全面掌握地质省情,挖掘地质资源潜力,为综合开发利用提供资源保障;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加快地热、浅层地热能、页岩气等新能源、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速度,为推动建成清洁能源基地和多元低碳能源系统再谱新篇;三是提升“硒”产业综合开发利用程度,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提供更多、更优、更健康的农产品。
围绕“长江大保护”,推进“绿色城市”创建
一是围绕“一环两屏”生态协作圈,开展水系、山体、林地、湿地等主要载体的生态地质综合调查监测和城市滨江生态调查,统筹规划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保护“两江八水、多山多湖群”区域生态本底,构建生态宜居园林城市群,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二是推进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和建设用地污染地块调查与修复,全面查明水、土环境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开展土地资源环境评价和农产品安全评价,推进优质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农村空间安全。
三是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要以武汉为重点,开展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和监测,构建“两江三镇、六轴六楔、北峰南泽”的国土空间,巩固大东湖、汤逊湖、青菱湖、后官湖、府河、武湖六个放射状生态绿楔;保护黄陂、新洲等北部山区以及蔡甸、江夏等南部湖泽生态环境,推动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等要素资源整合,构建武汉生态廊道。
四是开展长江、汉江、东湖等重要河流、湖泊、湿地区域地表-地下水资源一体化调查与监测,开展地下水应急(后备)水源地调查,加强区域水资源统筹调配与管理,优化城市群供水结构,确保水资源安全。
五是围绕武鄂、黄黄、武咸、武仙洪、汉江、汉孝、长江北六条城镇发展轴推进“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科学统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安全利用及绿色发展。
六是进一步加大长江生态修复力度,稳固“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生态格局。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长江干支流两岸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河湖湿地保护修复等工作。加强林地修复、水、土污染修复、生物多样性修复等工程实施,有效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重要生态区和经济区加强“绿色资产”监测保护
一是要加强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神农架林区、长江经济带生态廊道、江汉平原湿地等重要生态区域的地质环境监测保护,开展“三江”水利工程运行对下游环境影响的调查、监测等工作,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建设、矿山复绿和绿色矿业示范区建设;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部署开展主要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查评价与综合研究,建立统一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系统。
二是提高重大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水平。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等工作,全面推进全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技术方法研究和地质灾害信息平台建设与综合研究,建设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全省地质灾害信息平台。
三是强化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高应急管理技术水平,建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应急救援体制机制,提升地灾监测预警和综合风险防控能力。
地质工作要紧扣绿色发展这个中心,深耕于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协同,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让地质工作成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金山银山的先行军,深耕绿色经济新模式,激发巨大潜能,打开发展新局面,为湖北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绘就绿色底图。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