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汛期地灾成功避险典型案例的启示
7月到8月,随着全国全面进入主汛期,极端气象事件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加大,地灾防范进入关键时期。由于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与气象、交通、水利等部门积极联动,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同时推广应用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加强了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和监测预警,加之各级地方政府着力强化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群测群防体系不断完善,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持续提升,“人防+技防”效力凸显,各地涌现出许多成功预报、成功避险的典型案例。本报将分期刊发。
四川黑水“7·14”谷汝沟泥石流避险:紧急避让是关键
7月14日20时许,受短时强降雨影响,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芦花镇谷汝村发生一起泥石流灾害,冲出物源量约15万立方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00万元。因监测预警到位,提前转移93户295人及15名游客,未造成人员伤亡。
谷汝沟泥石流为在册隐患点,被地方列为重点关注灾害点。7月14日11时35分,四川省水利厅发出山洪灾害橙色预警。随后黑水县自然资源局转发预警信息至“黑水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微信群”,县分管地灾防治副县长作出相关批示,汛期驻守督导单位发布地灾风险橙色预警信息,通过工作微信群要求相关乡镇书记镇长、行业部门领导亲自落实,做好隐患的排查、巡查,坚决落实“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
19时15分,监测人员石旦真看到泥石流沟源头上方有乌云,即将下暴雨,联系当时的地灾预警高风险等级,判断可能发生泥石流,并立即与村组干部一起组织转移群众。19时50分,93户295人及15名游客转移完毕。20时,谷汝沟泥石流暴发,因撤离及时,无人员伤亡。
启示:多样化的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和传递渠道,确保了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基层最后一公里;地方政府严格实行“三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措施,保证了地灾预警信息发出后,受威胁群众能够高效有序撤离。两者叠加,构成了本次成功避险的关键。
湖北宣恩“7·17”刘家坡滑坡避险:“技防+人防”显优势
7月17日23时36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椒园镇三河沟村5组刘家坡发生滑坡灾害,2户房屋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因普适型监测预警及时准确,滑坡危害区域2户9人提前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
7月17日上午,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加密发布1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宣恩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风险较大(黄色预警)。23时7分,宣恩县椒园降雨量达53.9毫米,发布暴雨橙色预警。预警发布后,宣恩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椒园镇三河沟村委会第一时间通知该村5组刘家坡滑坡区域内居民提高警惕,遇突发情况按照地质灾害隐患预案表确定的指定路线及时撤离。23时27分,刘家坡滑坡布设的普适型监测设备触发红色预警,声光报警器发出报警声,2户9人听到报警声后立即按照预案进行撤离。23时36分,仪器报警后9分钟,滑坡体中部整体下错约50厘米,变形范围规模约1500立方米,并在暴雨作用下形成碎屑—水石流,导致2户房屋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
启示:入汛以来,地质灾害普适型监测预警点紧盯地灾孕育的“蛛丝马迹”,发送预警短信,使各地自然资源部门能够实时掌握地质灾害点变形的时空动态、及时核查处置,充分体现了“技防+人防”联动的巨大效能。
安徽宁国“7·27”团结滑坡避险:超前研判握先机
受6号台风“烟花”影响,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遭遇连续强降雨天气,7月27日10时许,宁国市甲路镇庄村村团结组发生一起滑坡灾害,滑坡体积约1000立方米,造成1户房屋倒塌。10户25名受威胁群众因得到提前转移,安然无恙。
7月24日以来,台风“烟花”造成安徽省部分地区强风雨天气,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连续向宣城市发出地质灾害黄色以上预警,要求预警区域做好巡查排查及避险转移群众等工作。7月23日,庄村村群测群防员巡查时发现1农户屋后山体存在险情,判断可能会发生滑坡,立即上报。甲路镇政府、宁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接报后果断处置,立即组织10户25名受威胁群众撤离。7月26日~27日凌晨,甲路镇境内再次降雨,27日10时许,滑坡发生,造成下方1户房屋完全倒塌。因预警及时、巡查排查到位、人员撤离迅速果断,未造成人员伤亡。
该滑坡为切坡建房引发灾害点,目前仍不稳定,有进一步滑塌可能,地方政府已将其纳入地质灾害隐患点统一管理。
启示:要高度关注切坡建房等人为导致的地灾隐患。本案例中,监测员根据台风及地灾预警主动开展隐患点巡查排查,及时掌握变化趋势,判断成灾风险,为各级政府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转移受威胁群众提供了先决条件。
云南泸水“7·21”瓦本山洪泥石流避险:准确预警保平安
7月21日2时30分左右,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上江镇付坝村瓦本组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3户46人受灾,部分交通、电力、引水管道、农作物受损,直接经济损失约550万元。由于及时预警,提前撤离受威胁的20户83名群众,实现成功避险。
7月21日1时30分左右,泸水市上江镇付坝村、蛮英范围内遭遇单点强降雨,并伴有冰雹和大风。地质灾害监测员朱青、李学祥及村干部吴顺平立即到瓦本河巡查,发现河水越来越大。1时40分左右,河水汹涌且夹带泥沙,监测员判断可能要有泥石流发生,果断发出预警,逐家逐户通知,组织沟道附近群众紧急转移避险。2时左右,受威胁的20户83名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区域。2时30分左右,山洪泥石流暴发,泥土夹带枯木、石块大量冲出,造成2户房屋完全冲毁、11户房屋不同程度破坏,部分交通、电力、引水管道、农作物受损。
启示:监测员专业技能的强化培训为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提供了保障。这次山洪泥石流成功避险中,地质灾害监测员和村干部履职尽责,巡查监测及时、预警预报及时、避险转移及时,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和部分财产损失。
四川古蔺“8·14”回营小学滑坡避险:果断撤离免伤亡
8月14日12时15分,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四川省古蔺县椒园镇玉河村六组回营小学上方发生土体滑坡,造成3户房屋垮塌,7户房屋和回营小学整体倾斜,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13户37人因提前转移避让,未有人员伤亡。
8月10日~13日,古蔺县经历多次短时强降雨,县政府根据省、市预警信息和县气象局动态降雨信息同步跟踪动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强化值班值守、巡查排查。
14日1时许,椒园镇出现短时强降雨,玉河村六组组长立即冒雨巡查,发现回营小学附近公路上方存在滑坡风险,随即组织公路下方最近的1户4人转移撤离,并立即上报乡镇和县政府。1时25分,村社干部到达现场,安排人员扩大范围进行不间断巡查排查。8时15分,巡查排查中发现滑坡后缘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发生开裂、下错等强烈变形,镇政府立即组织坡体下方住户13户37人撤离。12时15分,坡体中后部发生大面积滑塌,造成3户房屋垮塌,7户房屋和回营小学整体倾斜。由于撤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对滑坡开展调查处置,划定危险区,设置警示标识,对受灾群众采取妥善统一安置措施。后期还将采取避险搬迁安置方式消除隐患。
启示:四川省近年实施市、县、乡、村、组、点六级防灾责任制,落实“县包镇、镇包村、村包组、干部包户”的地灾防治包保责任制等措施,使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落实细化明确。在这一案例中,巡查排查人员及时发现灾害发生迹象,主管部门根据变形情况果断撤离群众,是成功避免人员因灾伤亡的关键。
四川营山“8·29”书房滑坡避险:群测群防效果好
8月29日,四川省营山县望龙湖镇凉风社区3组书房滑坡发生滑动,截至8月30日14时,滑坡造成房屋18座104间损毁,直接经济损失450万元。因提前避让、主动撤离,避免了13户22人因灾伤亡。
营山县自8月以来持续性降雨。8月8日10时,望龙湖镇凉风社区3组书房滑坡因强降雨产生滑动变形。27日晚至29日上午,营山县普降暴雨。28日22时左右,该滑坡监测员雨中巡查时发现滑坡有土体冒渗浑水、局部开裂、后部斜坡发出异响等现象,判定此为滑坡灾害发生前兆,随即上报当地政府和星火自然资源和规划所。镇政府、自然资源和规划所人员接报后立即赶赴现场,同村社干部一起将受威胁的13户22人转移至安全地带。
29日7时,滑坡发生大面积滑动,并出现裂缝加大、树木倒斜、土体上隆等现象。驻守督导单位立即与镇政府现场会商核实,重新划定危险区,将公路下方危险区内未转移的6户15人转移,并设立警示标志、落实专人24小时值班值守。14时23分,该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发出红色预警信号。30日6时左右,滑坡继续加剧,导致房屋大面积垮塌损毁,同时滑坡产生的落石、倾倒的树木严重影响了下方公路。至14时,滑坡造成房屋18座104间损毁。
之后,该滑坡还处于蠕滑阶段,很不稳定,地方政府采取了公路断道、进一步完善警示标志、布置警戒线、安排人员值守等措施,确保群众不进入危险区。
启示: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基层监测人员和群众的防灾知识及避险能力。一旦发现成灾迹象,果断采取转移避险等防范措施可避免地质灾害发生时造成人员伤亡。
重庆巫溪“8·30”柳木湾沟泥石流避险:“四重”网格防灾强
8月30日9时50分,重庆市巫溪县徐家镇高洪村柳木湾沟暴发泥石流灾害,总体积约15万立方米。因村民巡查上报及时、镇政府迅速果断转移56户134名受威胁群众,避免了人员伤亡。
8月30日6时,徐家镇高洪村两位村民发现柳木湾冲沟内明水断流,便自行上山开展巡查,发现边坡局部垮塌和堵塞沟道现象,随即将巡查的异常情况上报镇人民政府。镇政府接报后,立即通知驻守的技术单位重庆市208地质队,驻守人员随即赶赴实地,初步了解相关情况并查阅相关资料后,判断将要发生泥石流灾害,划定了危险区和暂时避让安全区。9时10分,镇政府开始组织紧急撤离,将56户134人受威胁人员撤离到了安全区。
9时50分,柳木湾沟发生泥石流暴发,蠕滑运移过程持续至12时,泥石流冲出前缘沟口280米,损毁房屋4栋、猪圈6间、冷库1栋,并掩埋小汽车1辆及牲畜多头。
该泥石流为20天暴雨后晴天时发生的灾害。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组织划定危险区范围,封闭村道,设立警戒线、警示标志,安置撤离居民,落实专人巡查值守,并开展应急调查和监测,防控再次发生泥石流。
启示:近年来,重庆市试点探索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风险区双管控,采取“四重”网格化管理,即基层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县区技术管理人员组成“四重”网格,大大提升了地质灾害风险防御能力。在这个案例中,四方力量相互配合的精准默契是成功避险的关键。本案例还提示人们,不要忽视雨后晴天,尤其是持续降雨后的地质灾害发生风险。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