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生态建设的先行军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转型发展纪实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前身为武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1990年,武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改革分立为环境总站和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2014年,在湖北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被确定为省级公益一类地勘事业单位。近年来,总站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总站”“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先进集体”“湖北省应急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评定为首批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A级单位。
高效服务省域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一支公益性地勘队伍,履行公益职能,做好地质环境工作的技术支撑是其基础职能。
近年来,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持续推进绿色资源开发利用。在湖北省地质局“一转五化”“六项重点工程”“荆楚富矿”等矿产勘查与开发战略部署下,对全省地热、矿泉水的分布现状和成矿规律进行了广泛调研,发现140处矿泉水水源地,完成8个地热区划及研究项目,查明了湖北省地热资源分布及特征,编制完成《湖北省地热资源找矿行动方案(2021-2025年)》和武汉城市圈大型岩溶热储分布图及岩溶热储地热资源潜力图,为全省合理开发地热资源提供了基础条件。实施竹溪县南部矿泉水资源调查等4个精准扶贫项目,其承担的英山三门河矿泉水勘查项目被列为国家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项目;其发现的竹溪县世界顶级矿泉水(VOSS)投资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5亿元,可为地方提供利税3.8亿元。
在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持续做好全省地下水动态监测。完成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湖北)425眼监测井(孔)、长江干流沿岸(湖北)地下水及重要湖泊水状况监测212眼井(孔)、省级551眼监测井(孔)建设任务,初步建成全省地下水控制性监测网。97项水质监测指标科学呈现湖北省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潜在污染风险,为建设生态湖北、合理开发长江沿线水资源、科学编制长江经济带城乡发展规划,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提供了地质依据。
在矿山生态修复方面,开展黄石、鄂州等五大矿集区和全省130个重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有效支撑以长江干支流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为代表的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承担了武汉市矿山集中区、潜江资源枯竭型城市、黄石大冶矿区等重点区域国家级矿山环境治理示范工程的勘查、设计、监理工作,带动全省破损山体复绿工作的全面开展。
实力筑牢省域地灾安全防线
开展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调查工作,是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作为地勘队伍的特殊职责使命。以技术支撑服务三峡库区,连续18年确保地质灾害零死亡,保障三峡水库安全运营和库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组织协调全省地灾应急调查监测技术单位,支撑服务省、市(州)、县(区)连续13年开展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工作。首次承办“秭归-2021”地震应急综合演练。
承担全省地灾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和重大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任务。2016年洪灾和2017年华西秋汛期间,实现地灾高效预测预报,避免人员伤亡,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截至2020年底,累计预测预警2639起地质灾害。在全国范围率先探索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地灾防治领域,在十堰地区探索开展了“智慧防灾社区”和“地哨工程”试点示范,推动地灾防治工作向“技防+人防”的转变。
将“以建带用、以用促建、联动推进”的工作思路付诸实施,在全国率先建成了省、市、县及地灾现场四级联动的灾害防治远程会商与指挥系统,构建了以“综合信息平台”“业务支撑平台”和“智慧防灾公众号”“水资源监测APP”为核心的全省地质环境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全、新、通、用”目标。
强化地质环境领域技术引领
技术领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在技术创新方面开展了系列带动性工作,为省域地质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先后编制完成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至“十四五”规划、三峡库区(湖北段)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规划(2017-2025年)等10余项省级规划及50余项市(州)级规划。其中《五峰县城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和搬迁避险规划》获国务院高度重视,为五峰县城整体搬迁和异地建设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先后三次参与编制丹江口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移民安稳致富,及“一江清水送北京”提供保障;完成全国首部城市地质调查规划《湖北省城市地质调查总体规划(2018-2035年)》;完成“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点省份”申报方案,成功争取数十亿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先后参与自然资源部《湖北省县(市)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地质灾害监测通讯技术要求》两部行业技术要求的编制工作,承担了《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工作指南》《湖北省长江干支流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指南》等45项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省级(规程)工作指南和技术要求的编制任务;牵头实施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湖北)、全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等公益性基础性地质环境项目,为政府部门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标准依据。
此外,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还围绕岩溶塌陷及采空区调查监测、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保护、地质环境监测信息化、“智慧防灾社区”建设、地下水污染防治、精细化地灾气象风险预警及隐患早期识别、天空地一体化地灾调查与监测预警等事关防灾减灾救灾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开展一系列科技攻关。数十年来,共完成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2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7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2项。2017年,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被省科学技术厅核定为第一批省属事业性科研机构。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十四五”期间,湖北地质环境总站将围绕本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战略布局,开拓创新,建设一支业务精湛、装备精良、服务精心、管理精细、事业精进的省级地质环境监测队伍,为湖北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当好先行军,做好守护者。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