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自然资源部召开2022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强调:今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要突出抓好两条线

来源:中国矿业报 发布时间 2022-04-18

  一手抓要害,持续提升防治技术支撑能力;一手拼韧劲,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作用

  ◎ 本报记者 潘冰

       自然资源部4月15日召开2022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关于防汛工作批示要求,通报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析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部署2022年工作,强调切实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扎实做好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昊讲话,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2021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国发生地质灾害4772起,造成91人死亡失踪,20多年来首次降至百人以下;全年成功预报地质灾害905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2.5万余人。汛前完成2.2万余处普适型监测点设备安装和并网运行。

  会议要求,要深刻认识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地质灾害防治战线同志要守土有责,尽心尽力,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时防范化解风险,保持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要充分认识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难度。一是2022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地质灾害相对不易发的北方地区降雨偏多,基层防灾经验不足。二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地震频发,改变了我国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三是由于疫情影响,基层工作难度加大。四是一大批水利、交通工程集中开工,施工不当诱发地质灾害或地质灾害威胁工程建设安全的压力增加。

  会议强调,做好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突出抓好两条线。一手抓要害,持续提升防治技术支撑能力。持续开展1∶5万地质灾害调查和重点区域1∶1万地质灾害调查;加强科技攻关,充分挖掘陆地探测卫星等高精度InSAR数据潜力,扩大综合遥感应用范围,为基层识别隐患提供技术手段,集中解决“隐患在哪里”“结构是什么”关键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弥补不足,2022年再完成2万处普适型监测预警点设备试用推广,努力探索解决“灾害何时发生”关键问题。一手拼韧劲,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作用。克服疫情影响,通过复盘总结、动员培训、案例警示等手段,让基层换届后的一线干部掌握群测群防工作流程,掌握隐患点情况。要畅通通信手段,细化撤离避让方案,防范次生灾害。合理安排一线人员,提高专业技术与群测群防结合程度。

  会议要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地质调查单位要注意把握重点工作。一是从实际出发,对重大隐患综合考虑,谋划推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二是履职尽责,高度关注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范,及时将调查、排查中发现的地质隐患及其构造情况与地方政府和有关工程单位充分沟通,研究避险方案;三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帮助基层解决技术重大问题,加强基层技防力量。

  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部门间协调配合,加强与气象、水利、地震、应急、住房城乡、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做好强降雨时期和强烈地震发生后的会商研判、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工作,全力做好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地质灾害防范。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