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之声

智能矿山尚需继续赋能

来源:中国矿业报 发布时间 2022-09-06

  ◎  本报记者 武海炜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工业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场改变矿业生产方式的智能革命悄然而生。

  2008年,力拓启动了一项“未来矿山”计划,推动矿山智能化建设。目前,力拓铁矿重要产区皮尔巴拉已实现了智能化生产运输。皮尔巴拉矿区生产现场主要依赖机器设备,工作人员在距离矿区1500公里之外的佩斯市区远程控制中心,通过按钮和大屏,实时控制着15座矿山、4个港口和24条铁路之间铁矿石运输流程。这一改革,使得皮尔巴拉矿区总人数减少了1/3,装载、运输成本下降了15%,铁矿石生产成本下降至14美元/吨。

  实践证明,智能化革命解决了矿山生产面临的作业环境恶劣、矿工稀缺和用工成本高昂、安全事故频发等一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矿山生产效率,降低了矿山生产成本。如此看来,智能矿山确实是矿业的未来。

  资料图

  在我国,智能矿山建设恰逢其时。一方面是国家大力倡导,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编制印发《有色金属行业智能矿山建设指南》,提出立足矿山行业特点,围绕矿山的本质安全,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有色金属矿山的应用;2021年,全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要求,非煤矿山要因地制宜、因矿施策,大力开展智能装备升级改造,加快推进矿山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另一方面是技术的进步,为智能矿山建设提供条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解决了系统架构和互通、数据处理决策及高级计算问题,为推动智能矿山建设奠定了基础。另外,新一代低碳智能矿山机械的研发和应用,支撑了矿山开采智能化和无人化的实现。

  智能矿山建设开展地如火如荼,但矿山智能时代真的已经到来了吗?笔者认为未必。目前,我国智能矿山建设仍处于前期探索阶段,国内很多大型矿山整体智能化水平有明显提升,或在某些环节初步实现了无人化、智能化操作,但与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矿山还相差甚远。 

  根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副教授江松的理解,智能矿山是以数字矿山和自动化矿山为基础,利用系统工程理论、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矿山信息物理系统,充分挖掘和利用矿山从勘探、建设和生成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建立物理矿山和其虚拟模型、经济模型的映射关系,提升矿山全过程的自动化生产和最优决策水平,达到资源利用率和资产效率的最大化,实现矿山绿色、智能、安全、高效生产。而目前,要实现以上智能矿山建设目标,需先正视“三座大山”的障碍。

  一是数据标准不统一,存在“自说自话”现象。目前,矿山智能化建设尚没有统一标准,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难度大、成本高,导致数据共享和数据流转不畅,影响了数据价值的释放。

  二是各类矿山智能化实现难度存在差异。煤矿等露天矿山实现难度相对较小,而井下矿山实现难度较大。比如,黄金矿山受资源禀赋条件限制,断面相对较小,凿岩、装药爆破、出渣自动化、智能化难度高。

  三是智能矿山建设人才短缺现象明显。智能矿山建设领域复合型人才缺乏,现有人才大多“懂信息技术的不懂矿山,懂矿山的又不懂信息技术”,对智能矿山高质量规划和建设十分不利。

  矿山生产的本质是实现盈利,矿山智能化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降本增效。如何以较低的投入实现较高的商业价值,如何让企业少走弯路实现智能矿山建设,是下一步重点努力的方向。

  一要积极探索智能矿山建设的优秀做法和典型经验,使之在行业内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形成行之有效的智能矿山建设范式,逐步探索建立智能矿山建设规范和数据标准。

  二要深化 “5G+工业互联网”技术在智能矿山建设中的应用。自2017年我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以来,智能矿山已开始探索“5G+工业互联网”的具体应用场景。接下来,应进一步探索拓展“5G+工业互网”在智能矿山建设中的应用场景,全面改变传统矿山的运作模式。

  三要循序渐进、合理规划智能矿山建设节奏。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不断进步,矿山管理需求在不断变革,必然导致智能矿山内涵的不断延展。智能矿山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矿山智能化转型需做好合理规划,掌握建设节奏,逐步实施,步步为营。

  四是逐步提高矿山技术装备水平。矿山智能建设的大背景下,面对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方向,矿用设备大型化、智能化,以及采矿技术的适应和提升是必然要求。一方面,要研发引入适用于智能开采的采矿工艺,在矿山推广应用生产效率高、凿岩作业相对集中、出矿点相对固定的采矿方法,改变传统矿山爆破、运输等多环节分散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快研发生产智能采矿运输装备,深化智能化凿岩与出矿装备的高效应用。

  在智能矿山建设这条新赛道上,美好的发展蓝图已绘就。从生产矿山到矿山装备,再到信息技术服务,各方均已跃跃欲试。究竟谁能领跑,能跑多远,让我们拭目以待。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