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求是》刊登王广华署名文章:学习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

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迈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时间 2024-06-03

  2024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广华署名文章《学习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  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迈上新台阶》。全文如下。
  学习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  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迈上新台阶
  王广华
  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1988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筼筜湖综合治理20字方针。36年来,厦门市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筼筜湖综合治理理念和方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系统治理,从海域到流域再到全域,持续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在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构建优美海湾人居环境、增强海岸带韧性活力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以高水平保护修复支撑高质量发展,激发了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为破解海湾型城市生态治理这一世界性课题、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提供了宝贵经验,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摆在“五个重大关系”的首位,强调“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
  回顾和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以下简称“厦门实践”)的发展历程,有十分清晰的历史脉络:一是起步探索阶段,1988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筼筜湖综合治理20字方针,为厦门城市治水、生态建设蹚出了新路子。筼筜湖综合治理也是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性修复的起步。二是区域拓展阶段,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时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2002年厦门开始西海域综合整治,开启了区域拓展。筼筜湖治理模式,也在福州市西湖治理中实现了首次岛外复制。三是纵深推进阶段,2005年启动厦门岛东部五缘湾综合整治,发动厦门城市建设史上的“淮海战役”——环东海域综合整治,推动跨岛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大大拓展了生态新城的发展空间。四是整体提升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实施海堤开口等系统整治,打通东、西海域和各个湾区的“经脉”,建成生态型海湾城市。同时,厦门一以贯之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抓保护红树林和中华白海豚的要求,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经过36年不懈努力,今天的筼筜湖,已成为国内外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成功范例;今天的厦门,已成为全球海湾型城市高水平保护修复的引领者。
  36年“厦门实践”在生态治理方面的成就,至少有以下七条重要经验: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1988年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回应厦门市普通群众“筼筜湖何时不再黑臭”的强烈诉求,启动了筼筜湖综合治理。其后的36年,厦门市始终坚持生态为民、生态利民、生态惠民,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生态环境问题;始终坚持把最美的沙滩留给百姓,构建市民亲近自然的山海空间,实现了美好生态环境全民共享。
  二是坚持战略谋划、规划引领。习近平同志当年主持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纵跨15年,前瞻性地设置生态环境专章,在全国首开先河,奠定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基调。厦门认真落实“跨岛战略”、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相结合,一体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率先在全国实现“多规合一”,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生态修复专项规划中,始终锚定建设美丽厦门目标不动摇。
  
  图为筼筜湖畔的白鹭洲公园景色。高处俯瞰,筼筜湖的一湾碧水,如同一条蓝丝带飘入鹭岛厦门。 厦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三是坚持高位推进、依法治理。当年综合整治筼筜湖的会议纪要写明,“首先市长要亲自抓治湖,并把这项工作摆入市政府常务会议议事日程”。这一高位推进的有力举措,破除了体制机制障碍,改变了以往“九龙治水”的局面。筼筜湖综合治理20字方针的第一条就是“依法治湖”,其后还陆续出台了十余部涉湖、涉海、涉地法规,为持之以恒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四是坚持陆海统筹、综合治理。筼筜湖综合治理20字方针,鲜明体现了“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的中医整体观。厦门强化陆海交错带的规划管控,建立流域协同、区域协同的生态修复工作机制;与上游漳州建立九龙江生态补偿机制,从源头上解决流域对河口湾区的污染问题;建立厦漳泉跨区域执法联盟机制,促进了陆海一体的空间资源保护和永续利用。
  五是坚持尊重自然、科学治理。厦门始终注重按照自然和科学规律办事。从筼筜湖治理开始,就重视发挥科研机构、高校专家的智库作用,定期磋商重大生态问题的科学解决方案。无论是筼筜湖的“搞活水体”,还是后来的红树林湿地系统重构、沙滩修复、海堤开口等重大涉海工程建设,都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科学治理的成功实践。
  六是坚持问题导向、一湾一策。海湾整治是系统工程。厦门根据每个海湾的特点,明确不同的生态修复目标和区域发展目标,“一湾一策”、多措并举。在抓住改善水动力条件这个根本的同时,针对不同生态问题,协同推进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实现了生态功能和空间格局的整体提升。筼筜湖搞活水体,五缘湾湾外疏浚开口、湾内保留湿地等,都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典型做法。
  
  湾区较多、“湾中有湾”的厦门,在国内沿海地区率先提出湾区综合整治理念,实施海堤开口清淤整治,重构红树林岸线,修复沙滩,构建优美海湾人居环境。图为厦门同安湾整治前后对比,上图为整治前画面,下图为整治后画面。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供图
  七是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厦门始终遵循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的筼筜湖综合治理理念和方向,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算大账、算长远账,把生态优先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全过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复制筼筜经验并传承发展,最终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厦门实践”给予我们深刻启示:必须注重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相统一,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必须注重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相协调,提高生态修复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必须注重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必须注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相促进,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的硬措施与软文化;必须注重“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相适应,积极稳妥地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厦门实践”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逻辑,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结合的范例,是美丽中国建设、人海和谐的典范。总书记对厦门持之以恒做好海洋生态修复予以充分肯定,彰显了总书记对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深邃思考,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殷切期盼。回顾36年“厦门实践”,我们强烈感受到,“厦门实践”是一座丰富的宝库,蕴含了多维重要价值。一是理论价值。“厦门实践”丰富和拓展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内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是新征程生态保护修复的基本遵循。二是实践意义。“厦门实践”全要素、全地域、全方位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内涵,有力证明了“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三是世界影响。“厦门实践”为破解海湾型城市生态治理这一世界性课题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厦门获得“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东亚海岸带综合管理杰出成就奖”等国际奖项,便是有力证明。
  二、学习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认真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是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宝贵探索和生动案例。自然资源部门认真履行“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按照“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工作定位,坚持规划统筹引领,坚持激励约束并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海一体化保护修复,坚持科学修复,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实现了四个转变,即:由单一要素向系统治理转变,由工程措施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由末端治理向全链条管理转变,由依靠财政向多元化投入转变,初步形成有规划引领、有制度保障、有资金支持、有基础支撑的新局面,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四个重大转变”作出了应有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我们都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新征程上,自然资源系统要真正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行动,贯穿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努力通过高水平保护,厚植美丽中国的生态根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第一,健全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体系。进一步摸清家底,开展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掌握自然生态状况和修复重点,并启动实施自然生态资源监测评价预警工程,提高识别、应对重点地区生态状况的能力。加快推进“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健全生态修复规划体系,系统谋划“十五五”山水治理、矿山修复、海洋修复、红树林保护修复等专项行动计划。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启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开展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健全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切实维护“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严肃性。持续推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建设,落实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举措,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第二,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海一体化保护修复。做强做亮中国山水工程品牌,科学部署、持续实施山水工程。对已完成工程尽快开展综合评估,系统总结大尺度国土空间生态治理成功经验。鼓励开展跨地域生态治理。协同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加强绿色矿山建设,重点从生态保护修复角度,科学优化采矿工艺,真正做到“边开采、边修复”。大力实施全国采矿损毁土地和矸石山、尾矿库治理修复,出台生产矿山生态修复监管意见,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存量任务“清零”行动。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和美海岛创建。建立健全流域、河口、湾区的联动治理工作机制,“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用海用岛项目生态修复事前论证和事中事后监管,强化自然岸线、无居民海岛、重要滨海湿地、重要海洋生态廊道,以及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加强互花米草、浒苔绿潮等联防联治。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建设一批和美乡村。积极推进城市生态保护修复,联通城市内外山水脉络,结合低效用地再开发,鼓励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提高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
  
  厦门致力于打造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图为厦门园博苑凤尾花海景观。 
厦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第三,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生态修复立法研究,抓紧制修订土地复垦条例、土地综合整治条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配合做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生态保护修复地方性法规。健全工程项目全过程监督管理制度,探索土地复垦修复与重大项目建设、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体设计、联合审查、统筹实施、同步验收,确保复垦修复法定义务落实。继续严格管控新增围填海和新增用岛,探索建立海岸线占用与修复平衡制度,占一段、补一段,守牢自然岸线保有率。完善生态保护修复激励机制,运用好刚出台的政策性金融支持政策,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落实好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红树林修复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采矿用地增存挂钩等激励政策。探索完善矿山生态修复与废弃土地盘活利用、尾矿等资源综合利用的激励政策,探索建立生态修复促进耕地、林地、园地等布局优化的土地置换政策,推广“生态修复+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经验。探索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推动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补偿政策,加大对生态保护红线覆盖比例较高地区的生态补偿力度。严格督察执法,坚决杜绝生态修复中的形式主义,特别是以生态修复之名行非法采矿之实、打着生态建设旗号破坏生态的问题发生。
  第四,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基础能力建设。加强理论研究,围绕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典型生态系统演替内在机理等重大问题开展攻关。加强标准研制,探索制定分区分类技术导则,构建完善从生态问题诊断、治理技术、监测监管到成效评估、适应性管理的技术标准体系。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地方标准和规范。建设一批创新平台,推广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推进生态监测与保护修复信息技术应用。总结推广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典型模式,形成示范引领。以省区市为单位制定乡土物种推荐名录。适时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继续发布优秀案例。建设生态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示范基地,推进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评估和碳汇监测,鼓励地方探索开展生态碳汇交易。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造就一批生态修复领域高水平领军人才。
  第五,深化生态保护修复领域国际合作。开展“厦门实践”国际交流研讨,将其中蕴含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进一步推向全世界,引领世界海湾型城市生态治理。用好双边多边议程,积极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关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公约,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加强与周边国家开展生态治理合作。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全球滨海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海洋合作专题论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亚洲中心等平台作用,加强与生态保护修复国际组织以及先进国家相应机构交流合作,吸收借鉴国外生态治理先进经验。
  三、扎实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在全国落地见效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切实增强学习宣传运用“厦门实践”经验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扎实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再上新台阶,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
  在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时提出“山上戴帽、山下开发”,到宁德提出“水库、钱库、粮库”,到三明提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先后5次到长汀指导水土流失治理,再到浙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到哪里就把生态文明思想的种子播撒到哪里。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亲自擘画生态文明建设,从青藏高原到长江黄河,从林海雪原到桂林山水,从乌梁素海到南海之滨,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绘就了新时代的壮美河山。我们必须扎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当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不懈奋斗者。
  在驰而不息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厦门实践”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必须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落实落实再落实。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四个抓落实”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因地制宜、狠抓落实,坚决杜绝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强化生态保护修复与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调查监测、要素供给、产权管理的政策耦合和管理协同,在法规制度上敢于破题。
  在严守廉政廉洁底线上下功夫。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要求,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扎紧制度笼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压实主体责任,加强过程管理,严格防范工程各环节违规行为。严格落实资金管理各项规定,使财经纪律成为硬约束,把每一分钱都用在生态修复最要紧的地方,产生最佳的综合效益。
  来源:《求是》2024/11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