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研发的矿硐涌水锑污染修复系统,近日在矿山环境治理领域试点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该所生态地质调查评价团队针对南水北调水源区东秦岭锑矿带复杂的环境介质污染问题,开展环境多介质污染调查,查清了矿硐涌水是区域锑污染重要源头,并依托地势落差、结合载贵金属纳米树脂吸附除锑特性,构建了一套无动力驱动的自发式矿硐涌水锑污染修复系统。该系统借鉴隧道工程地下水冗余密封技术,利用背水面防水抗渗材料,成功开展矿硐裂隙渗水封堵的新应用,从源头上控制锑污染的产生,进一步巩固治理效果。
该系统已在卢氏县两处代表性矿硐进行试点应用。场地应用证实,该系统野外环境运行稳定、除锑效率高、成本较低、环境友好,易于工程化应用,得到了矿山企业的关注和认可,已在相关企业开展锑矿山矿硐水治理技术成果转化。
下一步,郑州综合利用所将在矿山生态地质调查和污染治理技术研究方面持续发力,充分发挥综合利用技术优势,全力支撑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夏辉)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