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汪民: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保质保量完成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工程

来源:协会秘书处 发布时间 2024-11-04

10月23日至24日,全国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技术交流会在哈尔滨市召开,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汪民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汪民同志从提高政治站位的高度,全面回顾了我国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取得的重要进展,深刻阐述了做好增发国债项目的重大意义,对确保年底完成地面沉降监测网主体工程建设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汪民同志的讲话,对抢时间、抓进度、保质量,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当前正处于关键时期,希望承担单位以更高站位、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保质保量完成这一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艰巨任务。今天,《地灾瞭望》全文转发汪民同志的讲话,供大家学习与交流。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

保质保量完成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工程

在全国地面沉降技术交流会议上的讲话

汪 民

(2024年10月23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地面沉降防治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地质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华北平原、京津冀地面沉降防治作出重要批示。近年来,在部际联席会议有关部门和相关省市党委政府大力推动下,采取多种举措进行综合防控,地面沉降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刚才,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薛佩瑄同志介绍了全国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通报了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黑龙江省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周平同志、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局长李光辉同志分别介绍了黑龙江省的有关情况,讲得都很好,很重要。一会儿,还要请相关省份介绍各自的经验和做法,邀请专家做学术报告并与大家进行互动、答疑解惑。明天,还将进行现场考察。安排的内容很丰富,希望大家集中精力,认真开好这次会议。

下面,围绕全国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工作,我谈几点意见。

一、多方联动与多措并举,我国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地面沉降具有多种成因,开发深层孔隙地下水是一个普遍而又主要的原因。与突发性地质灾害不同,地面沉降相对缓慢,不易被人察觉,但累计沉降量超出常人想象且难以恢复,使工程设施、市政设施和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洪涝加剧,海潮倒灌,风暴潮严重,地面高程资料失效,生态环境恶化,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地面沉降防治工作,采取一系列断然措施,地面沉降防治取得历史性显著成就。

在华北方面,京津冀平原是我国地面沉降最为严重的地区,严重区面积约占全国90%。为从源头解决问题,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发力,通过“节、控、调、管”等各项措施,强力推进“关井压采”,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十分显著,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和扭转,超额完成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确定的近期目标任务。自《京津冀平原地面沉降综合防治总体规划(2019-2035年)》(简称《总体规划》)实施以来,相关部门和京津冀三省(市)人民政府精心组织,按照任务分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严格落实《总体规划》中规定的地面沉降严重区面积和区域平均年沉降量两项考核指标。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2年阶段性目标已全部完成,北京、天津地面沉降连续5年呈现减缓态势,河北省总体减缓,石家庄、沧州、衡水等重点城市主城区地面沉降已得到有效控制。

在长三角、汾渭盆地、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上海、江苏和浙江采取区域联防联控,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深化推进地下水禁采限采和人工回灌,区域沉降平稳,部分地区出现地面轻微回弹。汾渭盆地地面沉降严重区面积持续减小,陕西省严重区基本消失,西安市局部地段出现轻微地面回弹。珠江三角洲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珠江口出海口的平原区和河口沉积区,主要受软土自然固结、建筑荷载以及地下水过量开采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总体得到有效控制。

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地面沉降调查监测相关项目工作,持续开展华北平原、长三角、汾渭盆地三大片区约20万平方千米InSAR年度监测工作,初步掌握了地面沉降的动态演化特征,为地面沉降治理与科学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华北平原、长三角等地区初步建立了由地下基岩标、分层标、地下水位监测井、地面水准测量以及空中卫星监测构成的三维立体地面沉降监测网。

2021年10月,河北沧州平原区地下水与地面沉降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成为我国首个研究平原区地下水与地面沉降的国家级综合性野外工作机构,在地面沉降空间分布、响应层位、诱发因素等方面取得许多新的认识。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地面沉降风险评估“城市体检”工作,实施第一轮23个特大城市地面沉降风险评估与区划,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为确保城市地质安全奠定了扎实基础,对全国地面沉降防治工作起到了很好地引领示范作用。

二、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增发国债项目的重大意义

增发国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大举措。地面沉降国债资金来之不易,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项目的实施,对提升全国地面沉降监测能力,夯实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修复、水资源管控和地质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工作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监测是预测预报地质灾害的重要依据,也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涉及到地下水的形成、运移、地下含水系统固液两相物质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一系列复杂地质过程。开采深层孔隙地下水,水从哪里来,侧向补给能力有多大,垂向补给又出自何处,绕流、天窗补给和粘性土压缩各占多大比例,地下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功能究竟应当如何认识与把握,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实施地面沉降监测,进行水土两相系统观测,不仅可以直接有效支撑地面沉降防治,而且对促进水文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保障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推动水文地质学加快从资源水文地质学走向生态环境水文地质学新阶段,都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既是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紧迫需要,也是水工环地质工作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

以前,截至2023年,在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等13个省(市)仅建成基岩标166座,分层标355组。而通过增发国债支持,我们将在全国17个省(区、市)新增基岩标923座、分层标1175多组。国家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加快推进国债项目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提升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防范地面沉降灾害,确保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关键举措。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快速推进项目建设,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资金和机会,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从工作推进情况看,各省(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和质量安全管理,开展了大量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沟通协调,组织省内外专家召开培训会,认真按照国家、行业相关规范标准和项目初步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对技术方法、组织管理、资金预算和进度安排等进行认真把关;扎实组织开展各类项目及资金监管系统填报工作,动态更新进度情况。

但从生产进度来看,各地项目推进参差不齐。部分省市配套资金尚未到位,国债资金执行率总体平均42%,多的达到75%,少的只有20%左右。部分省份的一些场地尚未确定,直接影响工作进度。一些地方地质钻探揭露地层的实际情况与设计存在偏差,部分基岩标、分层标标组数量、深度等需要变更,设计图纸需进行进一步优化,地面沉降监测网数据平台建设与监测数据对接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

诸如此类问题,严重影响着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的推进。希望在这次会议上,大家畅所欲言,把问题都摆出来,属技术层面的,尽可能解决;属工作层面的,要拿出更为有效的办法。

三、主动作为,克服困难,确保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实施地面沉降国债资金项目,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大家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勇于作为,敢于担当,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协调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单凭本处室、本部门或某个业务单位,很难独立完成。当务之急是不要把困难憋在自己手上,眼看进展缓慢却又束手无策。千难万难,领导重视就不难。建议大家回去之后,立刻向主要负责人进行汇报,抓住关键,强力推进。凡需要上一级支持的,要借助本次会议,尽快向上反映,不能把工作耽误在自己手上。

与此同时,希望大家主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倒排工期,狠抓项目进度。目前距离任务完成时限不到三个月,北方面临降温降雪、东南沿海面临台风等极端天气,时间紧、任务重。大家要严格按照设计批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切实做好项目施工进场、关系协调、生产作业等相关工作,“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按时全面竣工。特别是针对部分目前尚未进场的项目,请省自然资源厅负责同志予以高度重视,切实解决项目用地等问题,确保按照年初预定时间完成任务。

二是要确保项目质量。基岩标、分层标施工要求很高,特别是对孔斜,勘探孔最终孔斜不得超过3度,监测孔最终孔斜不得超过1度。分层标组各类标孔大多分布于松散地层,很容易发生孔斜,一旦孔斜超标,将造成整个分层标孔的报废。分层标监测层位的确定非常重要,如果层位把控不准,也会导致整个标孔失败。这就要求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建立项目监管台账,认真按照项目管理办法推进实施;要定期开展现场监督,检查项目实施、资金到位、资金使用、调整变更等情况,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项目实施单位要加强建设过程中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实施程序规范、工程进度符合要求、工程质量达到设计标准;要严格安全生产,加强教育培训和安全生产全程管理,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不出现安全事故。

三是要解决好项目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各地监测网建设项目的工作内容大致相同,很多问题属于共性问题,部地勘司已派多个技术专家组开展实地调研指导工作,研究制定了有关解决问题的技术指南并已印发给大家。各省厅要针对问题督促实施单位立即进行问题整改。各地要加强交流合作,在分层标施工、仪器设备选型、后期维护等方面相互借鉴。自然资源部年初专门成立了专家指导组,各省遇到问题,要及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基岩标、分层标钻探施工、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指导,“一对一”式地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是要做好项目验收和资金监管等工作。要明确验收要求和时间节点安排,严格按照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内容,依规验收、廉洁验收、安全验收。国债项目属于重大基础投资建设项目,是审计、巡视的重点工作,一定要规范使用国债资金,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确保不出问题,打造廉洁工程。

五是要综合考虑地面沉降监测设施运维机制。国债项目侧重基岩标、分层标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水准测量点、GNSS等配套监测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布设。各地要以本次国债为契机,系统谋划地面沉降监测日常运行维护和其他监测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监测设施,建立空-天-地-深立体监测网络。要按照部地勘司印发的《地面沉降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和《地面沉降监测数据通信技术要求》,做好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与地下水监测工程平台的互联互通。

同志们,地面沉降问题关系到区域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关系到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经费执行和安全生产,把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打造成优质工程、廉洁工程,谱写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事业新篇章。

谢谢大家!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