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指南》指导委员会召开首次工作会议汪民会长主持会议并讲话
9月17日,《地质灾害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会长汪民主持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会议认为,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何深化和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使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工作历史短,整体技术水平不高,技术行为缺乏标准化、规范化。《指南》编写工作作为协会目前着力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助于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汪民会长要求,《指南》编写各部分负责同志要深入体会编撰指南的重要性,按照以下几条原则开展工作,一是要有科学性,地质灾害防治是比较复杂的科学问题,对如何抵御自然灾害,要有科学的态度和认识,有理论、有分析,厘清概念,讲清特点、规律及防治的基本要点。将《指南》作为一项社会行动,大打群众战争,动员群众,夯实两个主体责任,要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不断深化认识,把握规律,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和防治水平,要加强宣传教育,落实部门责任,贯彻“谁破坏谁治理,谁影响谁负责”的原则。要认真总结多年来的经验,使得《指南》的编制成为科学总结的过程,继而推动全行业技术上台阶上水平。二是要有实用性。强调科学性但不突出深奥性,内容实用,表达通俗,要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操作性强,对全行业提高技术水平起到推动作用。三是要有规范性。《指南》要起到工具书的作用,指导工作要有法有据,已经有标准的严格遵循标准,同时防止成为学术专著、个人专篇,防止简单抄写规范,防止撰写的不成熟性,规范工作流程,通过程序合理保证严肃性和科学性。四是要有权威性。组织一流专家保证学术权威和技术指导权威,集中民智,群策群力,防止《指南》编写的局限性,防止闭门造车,存在争议的问题要尽可能争取最大公约数,同时,要严格财经制度,经费使用要严格依法依规,严把资金流向。
与会人员就目前地质灾害防治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以及如何提升《指南》编写质量进行了热烈研讨,从内容架构、科学创新、责任分配等角度提出了宝贵建议。
会议研究通过了《指南》编撰方案和《指南》编写提纲,《指南》指导委员会委员、办公室成员出席了会议。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