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自然资源局围绕“1234”筑牢地灾“生命防线”
今年以来,宜春市自然资源局围绕“1234”地灾防治工作思路,着力提高地灾隐患排查、预警预报、临灾处置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不因地质灾害发生群死群伤事件。截止4月1日,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4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5万元,由于及时转移群众,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强化“一个认识”。认真学习省、市领导关于地灾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上来,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高效的工作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夯实“二个基础”。一是夯实宣传教育基础。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咨询活动,散发宣传资料300余份,现场答复群众咨询20余人次。二是夯实群测群防基础。组织开展新增地灾隐患点核查,督促各地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主体和巡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具体措施,努力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全覆盖”。
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地灾汛前排查。组织人员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汛前“拉网式”排查,及时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3000余张。二是突出地灾汛期巡查。局领导带队先后深入宜丰县、万载县、袁州区等地实地踏看地灾隐患点和地灾治理项目,确保地质灾害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排除。三是突出地灾专项排查。组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地质灾害隐患专项排查,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地灾隐患专项台帐。
狠抓“四项工作”。一是狠抓应急值守工作。从2月18日起,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严格执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24小时值班制度。二是狠抓信息报送工作。严格实行每日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零报告”,编辑地质灾害值班信息简报35期。三是狠抓预警预报工作。积极与气象、水利、水文等部门会商汛情,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四是狠抓应急处置工作。与省环境总站宜春分站专家联合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督促责任单位落实监测员、设置警示标志、制定避险应急预案和开展应急工程治理等意见。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