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任务”高于一切
在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地质灾害防治有一个代名词——“生命任务”。生命高于一切。过去的一年里,把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作为本职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地质环境司致力于全面推进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努力建设生态国土,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新的一年,地质环境工作将站高望远,继续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把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作为工作重点,带动新常态下的地质环境工作。”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说。
继续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过去一年的扎实工作,为新一年抓好“生命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关凤峻告诉记者,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立了四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对重点省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的指导。(上接1版)去年,为加大对基层地质灾害防治的支持力度,国土资源部与财政部对历年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切块资金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集中专项资金,支持地质灾害严重、隐患点多、防治任务重的省份开展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去年,中央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大盘子是50亿元。其中,对云南、四川、甘肃、湖南的扶持资金达到了31亿元。我们要加强指导,把这笔钱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凤峻说。
二是持续推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去年,国土资源部曾多次派出工作组,对库区进行巡查、检查。关凤峻介绍,今年,国土资源部已出台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导意见,对湖北省和重庆市上报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监督检查、效能监察、质量监督。
三是高标准“十有县”建设仍要扎实推进。数据显示,2014年底,我国共建成432个地灾防治高标准“十有县”,组织开展了2.4万次应急演练,累计228万人次参加。事实证明,正是基层地灾防御能力的不断提高,才确保了防灾避险的效果。“2015年,我们将通过加强省际间交流、推广先进经验、组织现场会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推进‘十有县’建设,促进基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开展。”关凤峻表示。
四是加强应急管理仍是重中之重。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隐蔽性,决定了应急管理的重要性。新的一年,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将放在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流程、提升能力上。例如:加强应急急救处置力量,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推广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网络直报系统,推进应急技术及地质灾害应急支撑平台建设,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平台建设和精细化水平,启动应急预案修编工作。
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作为建设生态国土的重要平台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契合。我们一直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作为建设生态国土的重要平台。”关凤峻说。
2014年,通过加强示范工程管理和持续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建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绩斐然。以矿山复绿行动为例: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全国共治理矿山3310个,投入资金146.54亿元,治理面积10.31万公顷。
这其中,除利用地方财政资金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治理的项目外,还有不少企业自筹资金开展的治理工程,共治理了855个矿山,投入资金35.12亿元。“而且,很多地方结合自身特点,提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行动计划,效果不错。”关凤峻强调。他介绍,与此前不同的是,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目前已进入调整完善阶段,项目投入的重点和方向都有所改变,由过去支持多而散、经费少的小项目,转向支持重大项目。
新的一年,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也将包括4项重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促进矿山地质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继续推进《全国矿山复绿行动方案》实施,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该领域,完成3年阶段目标,谋划下一阶段矿山复绿行动。三是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从缴存标准、管理模式、动用返还机制入手,以下发评估意见为手段,推动各省对保证金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建立合理的制度体系。四是继续推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项目实施,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成效统计报告和成果总结工作。
初步建立省级和国家级古生物化石数据库
关凤峻介绍,除发挥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带动作用,新的一年里,其他地质环境工作也会齐头并进。在地下水监测与地面沉降防治方面,将继续抓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组织实施,推进《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的贯彻落实,推进长三角、华北平原省际协调机制不断完善。
在地质遗迹保护方面,将在年底前完成化石登记工作,初步建立省级和国家级古生物化石档案库和数据库。积极推动相关立法工作,争取出台国家地质与矿山公园建设相关规范标准,并组织开展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申报审批及考察。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在讲话中强调,在新常态下,地质找矿依然是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但农业、城市、旅游、环境等方面对地质服务的需求明显上升。
“这给地质环境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采访的最后,关凤峻告诉记者,“2015年,地质环境工作将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基调,以‘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定位进行谋划,有重点、有思路、有措施,为建设美丽中国、生态国土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