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之声

工程治理:地灾防治的“外科手术”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关凤峻 发布时间 2016-02-23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工程治理像外科手术一样一次性解决问题,干脆利落措施。工程治理从单体单个工程起步,到现在每年都有一批隐患得到治理;从国家财政投入数百万元起步,经历数千万元,再到现在数十亿元。工程治理消除了一大批地灾隐患,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央财政投入开始向地灾重点省份倾斜。

     现在发现的地灾隐患,绝大多数都是裸露地表肉眼能够看得见的,对受威胁群众的心理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最理想的防治措施就是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但这是不可能全部做到的,也是不科学不经济的。必然只有一部分实施工程治理,而每年治理的规模和数量要受到资金投入的制约。

     有关行业投入地灾工程治理的力度是巨大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对地灾防治要求的提高,公路、铁路、航道以及建设工程区及周边的地灾防治工程比比皆是、随处可见,这是工程治理地灾的主战场,也是地灾防范重点领域。现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央出资支持地方治理特大型隐患、支持重点省份综合防治,地方政府在实施重特大型隐患治理的同时还出资治理了很多中小规模隐患。

地灾治理一般投入巨大,成百上千万元投在山地上,往往看不见多大工程规模。近几年我们实施了一些特大型单体治理工程,工程投入上亿元甚至数亿元,创造了全国乃至亚洲之最。但投资决策是谨慎的,形成了一套基层地方政府申报、省级专家初审、部级专家审查的完善的论证过程,把那些危害大、规模大的排序靠前治理。

      工程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各地报告的地灾情况看,凡近年已经过工程治理的地灾隐患,在发生地灾时均经受住了考验。但地灾治理工程,也不能一治了之,时间长了即便钢筋水泥也会风化老化,也需要一定的维护。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组织开展治理工程“回访式调查”,调查了解工程现在状况,同时也调查工程效用情况,有针对性采取防护措施,进一步改进工作使治理工程选点更加准确。

     要创新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地灾治理,要创造条件变害为利,把地灾治理纯投入行为变为有产出的行为,走出一条开发式治理的新路子。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和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共同编撰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一书里边,提供了很多创新性的案例,希望从事地灾防治的同志要多看看,互相借鉴,举一反三,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新方法、新机制。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